51个税答疑:私户可以给公户转账吗?私户转公户有什么后果?
阅读数: 26887
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公户转私户的要求非常严格,那么,问题来了:私户可以给公户转账吗?私户转公户有什么后果?今天,51个税税务老师跟大家讲一讲“私转公”有关知识。
公转私大家听得很多,那么企业常见的私转公有哪些行为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些常见的私转公行为有什么后果,需要注意什么。
一、法人归还借款
企业法人出于公司经营的零星采购或者个人原因,需要从公司借款。等到归还借款时,从法人私人账户直接转入企业公户,这是允许的。
就法人借款这一问题,51个税需要提醒大家,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所以,如果不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所用的借款,法人需要在每个纳税年度结束前归还,否则需要缴纳20%的分红个税。
二、员工归还备用金
备用金是企业拨付给企业内部用款单位或职工个人作为零星开支的备用款项,可以用作差旅费、公务采购等用途,根据实际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多退少补。
员工报销差旅费、零星采购等费用后,备用金仍有剩余,应归还企业,此时这种“私转公”行为也是允许的。
三、销售款转入法人私人账户
实务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私转公行为——客户的销售款直接转入法人私人账户,法人再转到公司账户。我们都知道企业间的资金交易往来应当通过对公账户进行,那么这种私户转公户有什么后果呢?
如果企业和客户协商将销售款直接打给法人或者其他内部人员,企业故意账上不列收入,不开发票,来逃避纳税,这种行为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在目前大额现金管控的背景下,也会成为银行系统监控的一大重点。
51个税提醒,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不仅涉及行政处罚,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从公司法和民法的角度来看,企业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司人格和股东人格是分开的,两者财产独立。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人格混同”的情况,企业的每一笔生产经营资金往来应当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