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算税
    个税计算器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手机算税

首页 > 个税资讯 > 最新政策 > 正文

发钱了!失业金账户多了一笔钱,到底是失业补助金还是价格临时补贴?

2020-06-01 来源:51个税

阅读数: 60928

摘要: 最近,不少失业人员反映:自己的失业金账户多了一笔钱,没有备注,搞不清楚是失业补助金还是价格临时补贴?

最近,不少失业人员反映:自己的失业金账户多了一笔钱,没有备注,搞不清楚是失业补助金还是价格临时补贴?在此,51个税提醒:“大概率”是价格临时补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目前失业补助金这项惠民政策,只有少数省份已实际发放,大部分省份还在制定落实细则,请大家耐心等待!

那么,问题来了:

1、什么是价格临时补贴?

2、价格临时补贴发给谁?

3、价格临时补贴能补多少钱?

4、价格临时补贴如何发放?

想知道答案?!来来来,51个税带你涨知识。

发钱啦!价格临时补贴来了

之前,不少困难群众反映自己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主要在于:物价不断上涨,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不变!

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设立了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各地在当年均建立了联动机制,“价格临时补贴”正式诞生。

简单来说:当物价出现明显上涨时,困难群众除了可以领取低保、失业金等,还可以额外领取一笔钱,这笔钱就是“价格临时补贴”。

价格临时补贴并非“人人能领”

“福利”虽好,但也并非人人都能享受到哦!

据51个税了解,现行机制规定,以下四类困难群众被纳入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对象范围:

1、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

2、城乡低保对象

3、特困人员

4、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

实际执行中,会根据情况扩大保障范围。

例如: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20〕876号)规定,2020年3月至6月,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阶段性纳入保障对象范围。

一些有条件的地方也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扩大保障范围,但不得缩小保障范围。

价格临时补贴标准“因地而异”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价格临时补贴标准,这笔钱到底有多少呢?

51个税表示,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是因地而异的,具体标准由各地按月测算。

这意味着,每个月的发放标准不是固定的,有高有低!

有网友疑惑:价格临时补贴测算公式是什么?

51个税是认真的!查了一圈,发现各地测算公式还不一样。

给大家一个参考测算公式:

城乡低保标准×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SCPI)同比涨幅

由上可知,低保标准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涨幅越大,补贴金额越多!

实际执行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标准。

例如: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20〕876号)规定,2020年3月至6月,以现行联动机制测算的补贴标准为基础,阶段性提高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1倍。

【举个例子】

王同学,失业了,目前正在领取失业金。当地的低保标准为1000元。假设当地某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4%,则启动联动机制。

当月SCPI同比涨幅为6%,那么,当月王同学除了可以领取失业金,还能领取价格临时补贴60元(1000元×6%=60元)。

若2020年3月至6月,提高1倍发放,则能领到领取价格临时补贴120元。

又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价格临时补贴与低保标准挂钩,不与失业金领取标准挂钩呢?

这个,得看当地的政策,有没有划分的很细!

例如:青岛联动机制价格临时补贴测算方法调整,其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青岛市月失业保险金标准×月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SCPI)同比涨幅。

当然,“政策”是千篇一律,“数字”才是最生动的解答。

这里51个税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热门城市的2020年最新价格临时补贴标准。

【深圳】2020年4月份价格临时补贴双倍发放标准为292.5元/人。

【大连】2020年3月份、4月份价格补贴分别按每人每月197.5元、146.5元执行。

【武汉】2020年4月,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中心城区(含东西湖区)每人补贴923元,新城区(除东西湖区)每人补贴791元。

这笔钱,真不少!对困难群众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价格临时补贴并非“月月有”,这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个点!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当月所有启动条件均不满足时,即中止联动机制,停止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价格临时补贴申领很简单

至于价格临时补贴发放问题,大部分省市并不需要特别的申领手续,一般通过已有渠道向困难群众发放。

例如:深圳规定,失业人员价格临时补贴的发放,全程无须失业人员申请,无须提交任何资料,补贴资金将直接发放至失业人员个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账户。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价格临时补贴有关问题,51个税建议,可以咨询当地的民政或人社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