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劳务费入账,都需要提供发票吗?
阅读数: 85345
临近年底,企业季节性、临时性用工需求明显增加,企业做账报税时不知道该按工资薪金还是按劳务报酬处理。
其实这两种报税方式不仅在个人所得税适用不同税目,在需不需要发票上也有很大区别。比如企业雇用专业人员做信息系统维护工作,支付劳务费时直接列表发放即可还是需要去税务局代开发票入账?
在这里,一般容易混淆,不知道属于哪一个,工资和劳务报酬是不同的,申报个税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1.按月正常发放工资的,“是否雇员”选择“是”,填写正常工资薪金报表;
2.不按月发放工资或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否雇员”选择“否”,填写劳务报酬报表。
首先是根据签订的合同来判断是“工资”还是"劳务报酬',没有签订合同根据实际用工情况是否为雇佣关系,是的话就是工资。
企业的劳务费支出,要不要向个人索取发票呢?没有发票,劳务费能否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呢?对这两个问题估计很多会计人有困惑。以前企业给个人支付劳务费是不用凭发票入账的。但现在许多地方的税务对大额个人劳务费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凭票报销,没有发票的,即便企业代扣代缴了个税,个人劳务费也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税务的要求自然不能违逆,如果劳务费金额较大,企业需要凭票入账的,个人应向税务申请代开劳务费发票。问题在于,个人开票意愿并不强。如果劳务费金额较大,为促成合作,个人或许有此动力。
劳务费没有发票固然不妥,可是一刀切地要求劳务费提供发票,有时又会碰到现实困难。税务对此给企业开了方便之门:个人小额零星劳务费以税务代开的发票或者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依据。
“小额零星”的判断标准是不超过增值税规定的起征点,通常按次不超过500元,按月不超过3万元,具体以各地最新政策为准。
可见小额劳务费并非一定要取得发票,劳务费凭借“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也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注意了,内部凭证应载明劳务提供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信息。之所以需要这些信息,一是为了备查,二是为了申报个税。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小额零星劳务费,即便没有超过劳务费的个税免额点(800元),企业也应为其申报个税。
平时劳务费没有发票怎么办?如何取得发票?怎么做账?
1、公司在外面找了一个技术人员帮单位做了一个设计,方案做完了,但是该技术人员说无法提供发票,单位没有发票如何支付费用?
2、单位没有会计,找了一个兼职的,该兼职会计每次直接就支付了自己的费用,凭证后面什么都没有,直接做到劳务费里面了。有没有问题?
3、建筑单位承包到工程后又分给一些包工头去做,包工头带了一队人马就干上了,干完傻眼了,要工程款时候没发票,怎么办?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实,上述问题我们提炼来看,归集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劳务费列支问题!
在这个万众创业的年代,作为独立的个人,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兼职赚点外快很正常,很多企业也经常寻找个人干一些项目,但是最终发票都会成为交易完成的卡点,财务规范的单位得要发票入账,而个人往往不想提供发票的。
财税2016年36号文关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规定,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是指有偿提供服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但是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取得工资的服务除外。
所以,和单位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为单位提供的服务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支付员工的工资可以造表发放,不需要员工为单位提供发票。
而独立劳务提供方均不属于和单位有雇佣关系的个人,应该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同时提供正规发票。
个人无法开具发票,均可通过税务机关代开的形式开具
很多人就说,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不知道要代开发票啊,代开发票存就是麻烦啊!税重,很多人不愿意去开,劳务报酬的个税高,划不来。代开流程很多人不懂,搞不懂,非常不愿意去。
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也不是不能解决,企业可以通过与像51个税结算云这样的灵活用工合作,让平台为劳务人员批量结算佣金,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企业可以为个人代扣代缴个税,帮助完税,个人到手收入提高,同时平台为企业提供业务相关发票用以进项抵扣,一举两得。
关注结算云,获取更多灵工资讯
最新政策
更多-
老板用私卡现金发工资被查?2022年起,这样发工资行不通了!
前几天知名女星金婧因为“助理犯错就扣工资,扣五千后就少犯错”的言论令广大打工人愤愤不平,纷纷在网络上声讨她,随后助理声称扣的工资老板已经通过年终奖微信5倍转账给她。 -
浙江17部门联合发文促就业
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浙江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等17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浙江将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保障灵活就业、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
我国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能有效促进就业,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强化保障和服务。